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

十二年國教方案取消採計在校成績,要以會考取代基測

今天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教方案取消採計在校成績,要以會考取代基測。但到底什麼是「會考」?和基測有什麼不同?對學生與學校的影響為何?
親子天下特別專訪測驗與評量專業的機構─
師範大學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,清楚整理會考與基測的四大差異與三大挑戰…

今天教育新聞的頭條「基測改會考」。讀者第一個反應多半是「又來了,換湯不換藥」。所有的父母和老師們看到又一個新的名詞,只覺得更加焦慮。到底自己的孩子未來要怎麼入學?要怎麼準備?升學壓力到底能不能減輕?新的入學方式到底公不公平?

首先應該要先問,難道不能「馬上」、「全面」廢除所有的升學考試嗎?以現在的狀況而言,恐怕是真的沒有辦法立即實現。全面依照學區入學,超額採取抽籤決定的方式,並不是現在的民意主流。那麼針對僧多粥少的狀況時,到底要怎麼決定,誰可以入學?誰不能?

會考提出了一個新的選項。《親子天下》訪問負責規劃會考的師範大學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,分析會考和基測四大不同,以及三大挑戰。

一、考試目的不同,會考是成就評量,不是唯一的升學依據,會考目的希望掌握學生的學習品質,而不是把學生依照成績排序。

二、考試計分方式不同,基測目前採用的量尺,是百分量尺。把所有當年參加考試考生依照成績高低,分成100等份,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PR(percentile rank)值。因此會有現在的亂象:PR95的學生,為了提升3、4等PR值,把所有的精力投入,放棄考試以外的人生。但會考的區別刻意模糊化,目前教育部規劃只區分為3個等份:「精熟」、「基礎」、「待加強」。

三、計分的參照點不同,基測是常模參照,也就是根據當年考試學生的成績常模。但會考則是標準參照,也就是先有一個標準,訂出「精熟」叫做什麼,國三該有的數學能力達到「精熟」,應具備什麼能力;「基礎」又是什麼?;「待加強」又是什麼?若是能把這些國家標準清楚的定出來,透過這樣的考試,也可以很明確的把需要補救教學的學生鎖定。

這個標準是由國家來確認,標準參照考試方式是世界的趨勢。其他國家十年前就在做這件事情。這個國家標準,也是目前心測中心在努力的事情。

四、選校主體不同,過去基測因為切分區別很細,每一位考生都會被貼上一個分數的標籤,被學校選擇。但是,未來因為計分模糊化,學生的會考成績,也只會被分為三類,學生選校的主動性將會大為增加。

<h3 style="margin:0px;padding:0px;font-size:13px;font-weight:normal;list-style:none;color:#cf242d;font-family:Arial, MingLiU, PMingLiU;line-height:normal;text-align:left;"></h3>

但會考也未必是12年國教的萬靈丹,眼前就有3大挑戰必須克服,否則還是可能變成「另外一種基測」。

會考挑戰一,基本能力指標必須定義清楚且有共識。宋曜廷指出,會考是一種標準參照的考試,那個標準就是基本能力指標。這個指標必須能夠定義清楚,還必須讓老師父母都有共識,也就是讓大家有共同的學習目標,並且能夠及時幫助學習落後的學生。

會考挑戰二,明星高中不能只靠明星學生要靠特色。未來因為考試分數模糊化,所謂明星學校,也愈來愈不能只靠一群好學生創造的升學率來支撐光環。學校本身怎麼創造出特色的學習環境,協助學生適性發展將是最大挑戰。

會考挑戰三,父母和考生要改變「分分計較」的心態。整個教育改革的長期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協助下一代適性學習,發展專長。父母也應該對孩子有自信,而不是只靠分數來累積自信。分分計較的心態若是不改變,無論哪一種入學方式都可能被扭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113學測數學詳解

每週六晚上6:30~9:30高一、高二問問題 每週日晚上6:30~9:30高三問問題 可視訊上課。歡迎洽詢0932521038 113學測數學詳解